附录 6 *
过去常听说某些中国人爱起个“刘安娜”、“约翰李”之类的洋名,没想到许多老外也好给自己取汉名。凡我所结识的“资深”老外,几乎都有一个地道且汉味十足的中国名字,如史长江、潘爱平、辛胜利、江大川、金花、马爱华、马建华…其中很多都有一段有趣的来历。
为我们那届博士生上课的一名加拿大外教,本名罗尼.斯蒂文。开始大伙都尊称他密司脱斯蒂文(Mr. Steven),渐熟后缩减为斯蒂文,再后来后面两字也给省掉了,只叫他“斯斯”。竟一下传开了。我们整天都故意夸张地对他“斯斯”“斯斯”地叫个不停。他问何故,我们都诡称斯斯是斯蒂文的昵称,叫起来特亲切。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发怒了:斯斯是女人的名字,你们在拿我开涮(Sisi is a woman’s name & you are making fun of me,参见附图:再叫斯斯,看我不掐死你 !)。我们都伸伸舌头,相视一笑。尽管大伙都坚持原来的解释,否认有恶意,他还是坚定地表示不喜欢也不接受斯斯的称谓,并慎重地请求我们为他取个真正的中国名字。于是大家各抒己见,七嘴八舌,争论不休,最后我一语才“定了乾坤”:就叫史冠英(与斯蒂文谐音相近)吧,姓史,名冠英,“冠英”乃“盖世英雄”(the superhero in the world)也。众人齐声称妙,老外也喜欢。我们从此就称他史冠英了。
为了永远记住这一钟爱的汉名,他还请一位业余爱好篆刻的博士生为他刻一枚印章。这位在经济学著述和篆刻功夫上均堪称知名的师弟(他如今已是全国最年轻的博导和大学校长之一),曾为许多国内外名人、包括来访的法国总统密特郎献刻过图章。为找到一小块满意的篆刻石材,师生俩蹬着自行车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天几乎跑遍了武汉三镇。足见老外心之诚,意之切。印章刻好后,我们都赞叹不已,印章主人自是爱不释手。
可是好景不长。不久我们又发觉叫他史冠英他也懒得搭理了,还表现出明显的不悦。凝结着他的学生和他本人心血的“史冠英印”也再不示人了。我们都觉蹊跷。一了解,原来他还是对名字有点不放心,又背着我们咨询了好几位中国朋友,得到的结论仍是:史冠英—-女人名。真是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呵!这次该我们感到委屈了,便理直气壮地与他争辩起来:中国叫“英”的伟男子多着哩,恽代英、叶剑英、蒋筑英、王光英…他大概已做过充分的咨询和研究,也翻开他的大号记事本胸有成竹地反唇相讥:可是还有李瑞英、郭兰英、那英、洪英(他的一位女学生)、李莲英(他未必清楚李莲英是个男太监)…这场争论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。选择名字是他的“人权”,不可强加于人,我们只有无可奈何了。
最后他正式选定的汉名是“史长江”。那是在我们给他提供的众多侯选名字中圈定的。相信他一定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证,确信“长江”实乃他们西方人所熟知的气势磅礴的Yangtse River,再也不会有女人名之嫌了。
史长江这个名字的确有些来之曲折,可有时给老外起名也很容易。我在工作中结识了外国专家Magnini Evsilio(意大利人)和Nilo Mavtiuez(墨西哥人)。因我不熟悉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发音,称呼他们总有些别扭,于是有一次问他们(当然我们之间靠英语交流):“想取中国名字吗?”“是。”再问前者:“你热爱中国吗?”“是。”“那你就叫爱华。”又问后者:“你们是来参加中国建设吗?”“是。”“那你就叫建华。”因二人原名中都有一个Ma开头的字,于是又“赐”他们姓氏—-“马”。马爱华,马建华,两位老外欣然受之。
事隔几年,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位小姐受托打来的电话,告诉我一位姓马的先生约我到香格里拉酒店西餐厅见面。我搜肠刮肚也想不起这位马某人何许人也,便带着满腹狐疑如约前往。一见面原来是马建华。嗨,我怎么先竟没把这个马先生与老外联系起来!
* 原载1996-10-21《长江日报》,题图为笔者与马爱华(左)、马建华(右);插图为笔者与史长江。